驚蟄之韻
◆馬建忠
當一聲雄渾的雷聲響起,驚蟄便在一剎那來到人間。雖然她不像立春、立秋那樣劃分四季,也不像夏至、冬至那樣晝夜分明,但絲毫都不影響這個節氣在我心中的特殊地位。我喜歡她的驚世駭俗,一直以來我都欣賞她山呼海嘯般的聲音,欣賞她的真實,欣賞她的毫不掩飾。進入三月,我便豎起耳朵聽屬于她的春雷始鳴。
驚蟄的到來讓許多小動物從昏昏噩睡中睜開惺忪的眼睛,此時過冬的蟲卵也開始孵化。久居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人們,除了對涇渭分明的四季有明顯的視覺感應外,很難清晰地品嗅出二十四個節氣更迭變換的味道。而在農人眼里驚蟄則意味著農忙了,驚蟄前后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最適宜農耕。古詩云“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忙,耕種從此起”。
我最喜歡在驚蟄時節到果園里看花。驚蟄時候,進入仲春,桃樹在和煦的春風中風姿綽約,漫步在果園里,總能看到朵朵桃花紅。近看,如此細膩,花瓣如此光滑,花蕊如此淡雅,宛如少女般精致俊俏的臉龐。遠看,耀眼的粉紅讓人眩暈、著迷,總覺得桃花有一種神奇的魅力,能夠輕輕地觸動人心。如果你靠近它,用鼻子深深地嗅她的花蕊,可以聞出仙桃的甘甜。她那昂起的高傲的頭,在微風中彌漫著歡快的笑,在果農的眼里,定格成抹不去的畫面,演繹著豐收的喜悅。這些桃樹滿懷深情地站在果園里,等待著蜜蜂與她孕育花朵親吻時那一刻的悸動和幸福。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一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贝耗┐贯烌球臼亲詈玫聂~餌,小時候,總喜歡在這時來到河邊上的小樹林,捉蟄伏了一季的蚯蚓,精于垂釣的父親告訴我要選擇腐殖質豐富、土壤肥沃、濕潤、疏松的地方,用鐵鏟慢慢翻土不要把蚯蚓弄斷,然后把采集到的蚯蚓連同它洞穴的土一起放到事先準備好的木盒子里面,回去后父親把我捉到的蚯蚓按照大、中、小三種型號分裝成三個盒子。父親告訴我這樣做是為了臨場垂釣時視魚情隨機運用,若垂釣的水域多為小型魚時,則用小號蚯蚓;若多為中等大小時,則用中號蚯蚓;若大魚居多時,則用大號蚯蚓。父親這種因魚而異的用蚓方法,大大提高垂釣的成功率,每次他垂釣回來都可以讓我大飽口福。
當一聲雄渾的雷聲響過,我仍想輕輕悄悄地來到果園,可是我曾經無比熟悉的果園不復存在了;我仍想輕輕悄悄地來到小樹林,可是那片孕育勃勃生機的小樹林也無影無蹤了。如今,我那無比鐘愛,任憑陽光、雨露的洗禮,自開自謝,不驚不懼,冷看人世間滄桑變幻的桃花在陰霾之下還能姹紫嫣紅的笑對春風嗎?
我懷念,那曾經給我帶來無限歡樂的兒時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