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加大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力度
古苗寨煥發新生機 實現美麗與富裕共贏
春日暖陽高照,古樹抽出的嫩芽映襯著苗家吊腳樓,顯得古樸而典雅。
重慶彭水網(融媒體首席記者 趙勇 融媒體記者 趙應波 喻琢)春日暖陽高照,古樹抽出的嫩芽映襯著苗家吊腳樓,顯得古樸而典雅。
4月8日,在梅子埡鎮佛山村7組的古苗寨,游客身著苗族服裝,在苗家吊腳樓上拍照游玩,體驗古苗寨的獨特韻味。
融媒體首席記者 趙勇 攝影
4月8日,在梅子埡鎮佛山村7組古苗寨的一處農家院落里,游客們的歡聲笑語讓這里顯得格外熱鬧。
當天,不少游客來到這里踏青游玩,穿苗服、唱苗歌、跳苗舞,體驗古苗寨的獨特韻味。
佛山村7組的古苗寨,距今500多年歷史,整個寨子由47幢獨立的三合院民居分組團式組成,形成一個苗族建筑群落,現居住著68戶260多名苗族村民。
2014年,佛山村被列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當地政府充分利用民族發展與保護資金,有效整合發改、林業、農業、旅游、水利、交通等配套資金,將佛山村古苗寨作為民族特色村寨進行了打造、保護,讓這座掩映在青山碧水間的古苗寨,成為不少游客體驗苗族傳統文化、游覽鄉村美景的好去處,每天都會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觀光游玩。
47幢保存完好的苗族三合院民居,形成一個苗族建筑群落,掩映在青山綠水間,形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圖畫。生活在這里的村民依托古苗寨的獨特優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飯”,古苗寨煥發出新的生機,村民們迎來了新的生活,實現了美麗與富裕共贏。
近年來,彭水有許多類似佛山村這樣的古苗寨,依托環境優勢,發展鄉村旅游,村民們因地制宜開起了農家樂,農土特產品成了旅游商品,吃上了“旅游飯”,古苗寨迎來了新的生機。比如,鞍子鎮羅家坨苗寨,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打造了苗族文化主題區、農耕文化主題區、田園文化主題區和稻田文化主題區,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很多村民曾經老、破、窮的祖宅,如今已變成接待游客的農家樂。